廢銅回收的誤區一:有些業內人士認為,銅是我國企業長期短缺的金屬,不存在過剩經濟問題,在提升銅冶煉技術能力同時還能進行充分有效利用國外礦產自然資源,因此不應受到限制。
觀點:我認為他們這種思想觀點是片面的。誠然,我們確實缺銅,以2004年為例,我國銅總消費量450萬噸,其中主要通過提高自己國家礦山安全生產和廢銅回收的銅產量僅100萬噸,占22%,其他是通過大量進口銅精礦、粗銅、廢雜銅、電解銅和銅材滿足目前國內發展需求。
廢銅回收的誤區二:開發研究國外銅礦資源不惜一切代價。由于我國銅冶煉行業受國外礦產環境資源的制約,有的學者主張不惜一切代價到國外開發銅礦資源,這種教育觀點也值得商榷。
觀點:我認為,充分發揮利用這些國外礦產資源,本身是件好事,但好事一定要及時做好,也就是要講代價,或者能夠說是一種經濟上更加合理,而不能不講代價。盡管現在中國銅礦資源人才短缺,但是作為全球文化并不存在短缺,這就決定了開發國外銅礦資源管理應該有這樣一個具有相對比較合理的價位,我國綜合利用各種國外銅礦資源也應該按合理代價付出。如果要求我們在國際金融市場銅價非理性暴漲的情況下,一窩蜂到國外開發銅礦,廢銅回收勢必抬高基礎服務價格,付出沉重的代價。
廢銅回收的誤區三:銅價暴跌隨時都可能發生。
回顧分析歷史,國際貿易市場銅價在1992年平均達到了2700美元,創歷史數據最高,后又開始緩慢下降到1999年的1600美元左右,直到2003年一直在低水平徘徊。2004年,價格暴漲到平均2865美元,今年上半年平均3328美元,11月中旬現貨價一度無法達到4300美元,電解銅價格屢創新高,價格與價值產生嚴重背離。但銅供應情況并不十分短缺,銅價暴跌隨時都有很大可能已經發生。一旦銅價回落,國外銅礦山減產,在我們銅冶煉能力得到擴張的情況下,銅冶煉能力過剩的矛盾關系就會逐漸暴露出來,電解鋁行業的悲劇就會在銅冶煉行業重演。